Sony WH-1000XM3 降噪耳机 深度使用体验
life序
入手 WH-1000X M3(下称XM3) 已有一年时间,期间它陪我抵御过王者峡谷的怒吼、祖安深渊的咆哮、高铁外放的抖音,以及世上无数大大小小的嘈杂。
体验
XM3 总体大小相较于 Bose、Beats 等要大上一圈,但重量十分轻盈,约255克,耳罩和头梁十分柔软舒适,即便是带着眼镜, 也不会有很强的压迫感。不带框架眼镜的朋友体验应该会更佳。
主动降噪的效果毋庸质疑,打开降噪开关的一瞬间,真实体验“一键自闭”,即使是寝室、办公室这种嘈杂环境,也能将人声立刻阻隔。当然,说话声音稍大一些的话还是可以听到的,所以不用担心错过别人叫你。
实际体验可以几乎消除的噪音:
- 人声(正常交谈)
- 空调
- 电扇
- 电脑风扇
- 高铁风噪
- 抖音外放
- 飞机轰鸣
无法消除但可以降低的噪音:
- 人声(喊)
- 洗衣机
- 装修电钻
难顶的噪音:
- 路面不平情况下长途巴士的车窗(降噪甚至会放大噪音,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关掉降噪…)
XM3 有自适应模式,根据麦克风接受到的声音判断用户当前状态,提供不同降噪效果,防止一些交通意外。但我仍然不建议在公路这样的地方带耳机,那样会影响人的方向感和距离感。
除了有两颗实体按键控制开关和降噪模式(关闭,开启,环境声放大)外,整个右耳机其实是一块触摸板,上下滑动调节音量,双击暂停,左右滑动切歌,直接摁住可以临时打开环境音放大。配合上类肤质的材料,操作手感一流。
音质
我对音质方面没什么研究,但 XM3 绝对是我听过所有耳机中实力最强的。
续航
连续续航也能达到30小时以上,有时候睡前忘记关耳机,也不用担心第二天没电。
不足
-
切换问题
多设备的切换逻辑有硬伤,这里和我的airpods做一个对比,设备A切换到设备B时,操作逻辑分别是这样的:
-
airpods:设备B上连接airpods。
-
XM3:必须先在设备A上断开连接(或A设备不在连接范围内,否则会默认连接A设备),然后使用设备B连接耳机。
发现问题了吗?当我需要从背包里的笔记本切换到手机时,就必须先从包里拿出电脑,断开连接,才能将其与手机连接,如果是在高铁上,背包已经放到了头顶的情况下,十分十分的蛋疼…
有一种曲线救国的补救措施,在耳机关机情况下直接把手机贴上,NFC 自动连接并打开耳机,当然,对于没有NFC的设备,就只能干瞪眼了。
-
-
Siri 对话结束后,音乐音量会暂时性变大(达到不能接受的范围),持续几秒后自动恢复。
总结
在这一年的使用中,它帮我将许多“无法学习”的环境转换成了“适宜学习”的环境,虽然有一些体验上的小缺陷,但我仍觉得这是综合体验十分优秀的降噪耳机。